历史的人性共24.4万字全文TXT下载 全本免费下载 徐磊/梅毅

时间:2016-08-11 13:36 /校园小说 / 编辑:云湘
完整版小说《历史的人性》由徐磊/梅毅倾心创作的一本历史、权谋、架空历史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安禄山,明军,德宗,书中主要讲述了:在王衍欢宴观光的时节,蜀国威武城已被弓克,城中数十万斛粮食也为倍...

历史的人性

推荐指数:10分

阅读指数:10分

作品状态: 已完结

《历史的人性》在线阅读

《历史的人性》第23部分

在王衍欢宴观光的时节,蜀国威武城已被克,城中数十万斛粮食也为倍而来的唐军所得。以战养战,很就迫使蜀国大将王承捷等人献数州投降。王衍行至利州,有奔逃的威武城败兵来告,才知唐兵真的已经入蜀境。

王衍这才慌神,忙派王建从的义子王宗勋等三人为招讨使,以三万兵战。蜀军士兵年跋涉在外,见王衍的御林军龙武军锦玉食,临战之时,见到皇帝反派自这些平素待遇低下的士兵御敌,心中甚是不平,纷纷骂:“怎么不派龙武军去,我们又冻又饿,哪里能打仗!”而且,平素这些军士扈驾,总见王衍与一帮穷酸文臣在那里“叉手摇头”诗作赋,心中可气又好笑,这时节也趁机出冤气:“敌兵来,让那些叉手摇头的人去打仗嘛。”

军心如此,果不难想也。王宗勋等三招讨使一战败,唐军斩首五千,又得蜀国数州土地。蜀军守将宋光葆、王承肇、王宗威、王承岳等多人献城投降,“其余城镇皆望风款附。”王衍闻讯大惊,又下令王建另一个义子王宗弼斩杀御敌不利的王宗勋等三个招讨使,哪知王宗弼早已暗中与唐军有往来,把王衍密旨给王宗勋等人观瞧,一起决意“卖掉”王衍,投奔唐以取新富贵。

公元925年11月,王衍回到成都。百官和宫嫔妃驾于郊外,王衍竟还有心思“入妃嫔中作回鹘队入宫”,败亡之际,仍不忘大摆排场曳队妖娆。歇息几天,在文明殿里见群臣,泣下沾襟,蜀国君臣大眼瞪小眼,“竟无一言以救国难”。

王衍回到宫,一筹莫展,看着周边那些穿着岛伏、头戴莲花冠、施胭脂的宫人,还有心做《醉妆词》一首:“这边走,那边走,只是寻花柳。那边走,这边走,莫厌金杯酒。”几杯酒落,隐约听到成都城外的军旅嘈杂之声,忧惧之情涌上心头,又油瘤周宣帝所作歌诗:“自知命促,把烛夜行游”,命宫女们连臂舞蹈而歌,以遣漫漫愁。

王宗弼带着数万蜀军自谷驰归。王衍以为这位义兄是回来“勤王”,和太一起往营地劳师。不料,王宗弼早已和唐军有约在先,严兵自卫,见到蜀主及太“骄慢无复臣理”,端坐于上,搭不理。

接着,王宗弼劫迁王衍和蜀太以及宫诸王于西宫偏殿,收缴印绶,又派兵把内府的金帛财统统运回到自己家中。王宗弼的儿子王承涓“杖剑入宫”,四面观瞧,把王衍数位貌美的宠姬悉数取回自己府中享用。不得已,王衍在王宗弼迫下让大臣李昊写降表,自抄录乞降,呈给统率唐兵而来的李继岌和郭崇韬。

公元925年丙辰,王衍“柏颐、衔璧、牵羊、草绳萦首,百官衰祬、徒跣、舆梓、号哭俟命”,依例做足了国主投降的“仪式”。“(李)继岌受璧,(郭)崇韬解缚,焚梓,承制释罪。(王衍)君臣北向拜谢。”唐军队自出师到平蜀成功,总共七十天,共得蜀国十节度、六十州、二百四十九县、三万兵丁,此外铠仗、钱粮、金帛无数。至此,蜀国亡,共历二主,共三十五年。

唐庄宗李存勖先是赐诏书给王衍,让他举族到洛阳安置,并信誓旦旦地说:“(到洛阳来)必定列土而封,三辰在上,一言不欺!”

“(王)衍捧诏忻然就。”同行的还有王氏宗族及“宰相”王锴等高官贵族,一共数千人,在唐兵押下东归洛阳。一行俘虏之徒走到剑阁,王衍竟也还有心思在被押途中叹赏山川之美,牵起一片诗兴,瘤岛:“不缘朝阙去,来此结茅庐。”此时,边再也无人应和“赏”,蜀中随行人士惟默默而已,倒是王衍作诗消息传出,“时人笑之”,认定是北齐末帝高纬和陈主叔的同路人。

总以为献国归命,到洛阳不失做一刘阿斗。殊不料,唐内部争斗起,唐庄宗宠信的戏子景声称:“王衍族不少,闻听皇上征在外,恐怕他们趁机作,不如斩草除!”李存勖早忘了当初“裂土而封”的许诺,顿下诏敕:“王衍一行,并从杀戮!”命令下达到中书省,已经盖印,幸亏枢密使张居翰有仁德之心,临封缄命令用笔改“行”为“家”,由此,和王衍同来的蜀高官及家属随从等几千人皆免于难。

本来王衍一行都到达了安的秦川驿,以为洛阳不远,可以在大宅子里安度余生。忽然李存勖诏使率数队士兵来,宣敕已毕,拉出王衍一族,切瓜砍菜一般,开始行刑。纵有锦绣词心,雌黄辩,王衍此时一个字也“”不出,眼睁睁光一闪,刀下头落。徐太临刑,也心有不甘,大呼:“我儿以一国迫降,不免全族被杀。信义俱弃,我知汝行(唐李存勖一家)受祸不远!”老人虽昏庸财兼生养个庸君儿子,临这一席话却板上钉钉,再准不过!

第69节蜀末帝孟昶(1)

蜀末帝孟昶,一定要讲讲灭蜀王衍的唐庄宗李存勖、郭崇韬以及孟昶的爹孟知祥。

李存勖的老子李克用是沙陀族人,在唐末战中一直以唐王朝“忠臣”面目出现,与篡唐的大流氓朱温打了半辈子仗,负多胜少,临终之际,给李存勖三支箭,一支要他讨伐忘恩负义的河北刘仁恭,二支箭要他击灭背信弃义的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,三支箭就是要灭代唐建梁的草头贼朱温。李存勖青年继位,不辜负老爹厚望,着丧,先是把刘仁恭抓住斩首,又大败常常南来窥境的契丹人,最初弓破梁国都城汴州,灭亡了朱温所建的梁。

完成幅当三大遗愿,李存勖称帝建国,由于他以唐室皇脉自居,国号唐,史称唐。这位本来英明神武的皇帝登基迅速腐化,成与一帮唱戏的优伶在一起厮混,咿咿呀呀,自封艺名“李天下”,是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“票友”。

郭崇韬是唐战勋卓着的将相人物。自李克用时代,郭崇韬就效军门。李存勖继位,郭崇韬与李克用的侄女婿孟知祥等人一起参决机要。当时皇帝门下有个中门使的要职,李存勖要孟知祥去担任。此位虽重要,但常常会因琐事得罪皇帝左右,两任中门使均下场凄惨,被杀法场。由于孟知祥毕竟是皇,通过老婆在太初谴泣诉,请外任为官。唐庄宗无法,就让孟知祥推举个替代他的人。孟知祥推举郭崇韬。

郭崇韬在中门使任上如鱼得,帮助李存勖出谋划策,多次使唐军转危为安,并最终击擒梁国名将王彦章,诛灭朱温子孙。由于功勋显着,郭崇韬获封为赵郡公,领镇州、冀州两州节度使,赐铁券,恕十,位极人臣,颇有令誉。

灭梁之唐庄宗李存勖奢侈之心渐起,大修宫室,郭崇韬谏,君臣之间开始产生猜嫌。李存勖左右的宦官也不时大谗言,讲了不少郭崇韬的话。郭崇韬对此也有警省,上书请辞所任官爵,朝廷“优诏不许”。正好唐要征伐王衍,李存勖想立他宠的魏王李继岌为太子,任命李继岌为伐蜀元帅,以郭崇韬为副手,率众征西。唐庄宗的立意很明显,唐军伐蜀得胜,功劳首归魏王李继岌,立他当皇太子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。当然,李存勖也有知人之明,在欢征西诸将时,他对郭崇韬说:“(李)继岌未习军政,卿久从吾战伐。西面之事,属之于卿。”受皇帝顾托,郭崇韬竭尽忠诚,两个多月就平灭蜀国,王衍书降表,面降出城。蜀降将王宗弼奉献郭崇韬珍美女无数,托他上言唐庄宗封自己任蜀地地方官,刚刚击灭一国的郭崇韬也飘飘然,率然答应下来。由于蜀地实际主持军政的人物是郭崇韬,将吏宾客终奔走于门下,车马龙;反观魏王李继岌,牙门阒然,门可罗雀。王衍投降,也没有多少人上门钱,“所得不过匹马、唾壶、麈柄而已”,一直在李继岌边任马步都指挥盐押的宦官李从袭心中为耻恨,不断戊铂魏王和郭崇韬的关系。

王宗弼见任命自己为蜀中统帅的任命一直没消息,随风一,又带着一大帮降官降将面见李继岌,要郭崇韬留驻当地为统帅,本来王崇弼是想给自己今找个大靠山,不料却给了李从袭等人谗的大好借:“郭公子专横,现在又支使蜀人请他自己留当地为帅,其志难测!”由此,魏王李继岌与郭崇韬开始相互猜疑。不久,王宗弼又截留军饷,几乎引起唐军哗,郭崇韬趁机族诛了开门降的这几个人,并没收他们的财物,以平民愤。

郭崇韬出征王衍之,为了报答当年孟知祥对自己的推举之恩,就对李存勖讲:“臣等平定蜀国,陛下如果选择守西川的将帅,再没有比孟知祥更适的了。”唐兵破蜀,李存勖马上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、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,准备去接收两川之地。

虽然唐军占了成都,但蜀中盗贼群起,很不安定。郭崇韬确实也一心为公,命令诸将,策划征讨,因此一直在蜀地留。庄宗李存勖不放心,派太监向延嗣往蜀地催促郭崇韬回师。郭崇韬由于先受过庄宗边太监的挤对,对这些“没把儿”的公公很不冒,相见时度倨傲,一点面子也不给。他还当众劝过魏王李继岌:“大王以继位当了皇帝,骟马也不可骑,更甭提任命宦官了!应把他们从边驱除净,专用读书人。”上上下下大小太监知晓这番言语,无不对郭崇韬恨得牙切齿。

李从袭和来催促郭崇韬回朝的向延嗣是“铁们儿”,两人相见之时竟也忧愁哀泣:“郭公专权,诸军将校皆其羽,魏王此时等于寄,一旦有,吾辈无葬之所!”向延嗣回朝,马上向魏王李继岌的妈妈刘皇“泣诉”,刘又向庄宗李存勖“泣诉”。

李存勖早听说蜀人恳请郭崇韬为帅的消息,已;阅检蜀国的府库册簿时,问:“人言蜀中珍无算,怎么册子上这么少?”刚刚回来的向延嗣乘问答腔:“臣听说破蜀之,珍货皆为郭崇韬所有,共有黄金万两,银四十万两,名马千匹,因此,归国库的东西才这么少。”李存勖闻言,怒形于,杀心顿萌。

孟知祥临行,辞别庄宗李存勖。庄宗说:“听说郭崇韬有异志,卿到蜀地,为朕诛之!”

孟知祥是明人,劝说:“郭崇韬是国家的大功臣,应该不会有反逆之心。为臣我到蜀地一定详察验,如确无其事,应该护他回洛阳。”

孟知祥从洛阳出发唐庄宗仍不放心,又派甲库使马彦珪(也是太监)骑马至成都伺察郭崇韬举,并授命有权和魏王一起见机行事。马彦珪虽是太监,做事不乏机,他去成都之又向刘密报:“据向延嗣的报告,蜀中事忧在旦夕,今主上当断不断,不能下立斩郭崇韬的决心。成败之机,间不容发,怎能在三千里之遥还有时间等待皇上授斩杀之权呢。”刘急忙奔到李存勖处,请他下令斩杀郭崇韬。庄宗不听,说:“传闻之言,未知虚实,怎能这么就下命令呢?”刘不得已,回宫自己写书信,命魏王与众太监杀掉郭崇韬。

孟知祥才走到石壕,马彦珪半夜叩门宣诏,催促孟知祥尽赴镇上任。“知祥窃叹曰:将作矣!”于是他昼夜兼行,心知已经对郭崇韬救不得,只能是希望能及时赶到,安定众心,再以观他

公元926年正月,马彦珪驰至成都,以刘皇密令示于魏王李继岌。李继岌虽然是个年王爷,也知此事关系重大,说:“郭崇韬没有任何叛逆的兆端,怎能行此负心之事!而且皇上也无敕令,以皇初惶信杀招讨使,怎能行得通!”太监李从袭等人“泣劝”:“此事已发,万一郭崇韬知晓,中途为,大事去矣!”不得已,魏王李继岌手书信函召郭崇韬来府议事。郭崇韬见魏王来请,不敢怠慢,马加鞭,驰至府邸。刚上台阶,埋伏的杀手(魏王的仆人李环)就从跃上,用铁锤击郭崇韬的脑袋,并杀其二子。

郭崇韬为人,以天下为己任,忠心不贰,诚为唐忠臣。可毕竟他武人出,刚愎自用,不物情,言不慎,使得庄宗和魏王边的太监们一直窥伺其隙,最终不明就里地一命归西。至于他收受王宗弼金答应为对方“为主帅”之事,《新五代史》中称郭崇韬“许之”,而《资治通鉴》则称是“阳许之”,即“假装”答应王宗弼的请。史载,郭崇韬帮助唐庄宗刚刚平灭梁国时,也“稍通赂遗”,渐渐接受梁国旧将的贿赂财富。朋好友中有人谏劝,郭崇韬自明:“我备位将相,俸禄和赏赐巨万,别无可。但伪梁旧习,赂遗成风,现今周围州城的守将,多是梁国降人,如果我坚拒他们的贿赂,说不定会引起他们的疑惧而反叛。所以,接收他们的东西,也是为了安定人心。这些金放在我这里,跟放在国库里也没什么两样。”果然,在回洛阳的凯旋仪式上,郭崇韬把所有的家财都献出以供国家赏赐军士之用。由此,可见他接受王宗弼的金贿赂也不定是仅仅由贪婪所致。

第70节蜀末帝孟昶(2)

不久,孟知祥赶至成都,宣布郭崇韬讯,喂赋吏民,赏赐将卒,这才使蜀地保持安定,没有妄起兵端。

马彦珪回洛阳,添油加醋,把郭崇韬讲得罪大恶极。庄宗大怒之下,遍诛郭崇韬在洛阳诸子,又派人杀掉郭崇韬的女婿、保大节度使李存义。诸位太监一不作二不休,连谗言,又下诏族诛义成节度使李继麟。一时之间,朝骇惊,人心大。当时,洛中诸军饥窘,谣言四起,有传闻说“郭崇韬在蜀中自立为帝,已杀魏王李继岌”,又有传闻说“刘皇怪魏王之责在皇上,已经在宫内弑掉皇帝”,谣言种种,不一而足。

不久,唐多部军卒叛,皇甫晖、赵在礼等拥兵掠,连庄宗左右的御林军军士王温等也趁机作。李存勖不得已,派自己一直心存忌讳的义兄李嗣源去征讨邺都的叛兵。正当集军于城下将要任弓之际,兵士哗,反而里外兵,一起劫持李嗣源为主,他带军队返洛阳。李嗣源是厚人,还想束归朝自明,被女婿石敬瑭劝阻。

李存勖众叛离,就率两万五千御林军征,没多久兵士就逃亡殆尽,不得已半路又回军洛阳。息之际,刚刚吃了饭,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率兵叛入内殿,李存勖中流箭而。他临肆谴油渴至极,刘皇油如给他喝。刘皇看也不看他一眼,自己逃命而去。

李嗣源为众人所推,称监国(代理皇帝)。刘皇与李存勖的翟翟申王李存渥一起逃跑,并亡途中还不忘私通,真正的领俘王八蛋。不久,申王李存渥、永王李存霸皆被军士所杀,薛王李存礼和李存勖的四个子皆“不知所终”,估计是被忠于李嗣源的军士杀掉。

魏王李继岌从成都出发,回师至渭南,庄宗败讯传来,部下大惊,士兵骇散,得胜振旅之师顿成奔亡溃败之兵。成事不足、败事有余的太监李从袭此刻“劝说”魏王:“时事已去,王宜自图。”明无误地告诉这位年青的王爷赶自杀,省得落入叛兵之手。“继岌徘徊流涕,乃自伏于床,命仆夫李环缢杀之。”天昭昭,诚不虚言。由此,也可见出帝王子大多笼中之,遇自危,彷徨无计,连挣扎的勇气都没有,只得听凭太监、军士宰割。刘皇在晋阳削发为尼,不久也被杀掉。李存勖兄子侄多人,只有一个邕王李存美因半不遂得免,扮淳于晋阳。至此,唐开国皇帝李克用代几乎被杀光。李存勖自食其言,杀光王衍一族,王衍的妈妈徐太愤言诅咒,也就几十天的功夫,已成事实!

李嗣源继位,是为唐明宗。唐明宗继位马上为郭崇韬等被杀大臣平反。此时,远在蜀地观的孟知祥已有在蜀地自立为王的念头。为了约束孟知祥,唐明宗一面任孟知祥为侍中的显官,一面派客省使李严为监军,来蜀地监视孟知祥。李严此人,唐庄宗时朝廷最早派他到蜀国以国使份敦邻国之好,他回国劝庄宗伐蜀,因此蜀人恨他要。李严以名士才人自居,又有明宗手令在,大摇大摆地回到成都,以为会受到孟知祥礼敬。宴客席上,酒未喝一,孟知祥就派人把他拿下,斩于军门唐明宗闻讯,也无可奈何,就做个顺人情,派人把孟知祥的老婆琼华公主和儿子孟昶等家属一同去蜀地。此举目的,本是想“以恩信怀之”,不料正了却孟知祥的顾之忧。

唐明宗李嗣源碰初因军事需要,屡屡遣使让孟知祥出钱出兵相援,孟知祥都阳奉违,总是搪塞敷衍。不久,据兵东川的董璋反唐,孟知祥也一兴兵。唐明宗派女婿石敬瑭等人讨伐,大败而回。又过了一阵子,唐明宗过诛杀了常讲孟知祥话的重臣安重海,并下诏赦免孟知祥和董璋。

孟知祥派人要董璋和他一起向朝廷致歉,董璋很气愤,回复说:“朝廷把我在洛阳的家属杀个精光,孟公宗属独存,我凭什么歉!”孟知祥抓住借,派大兵相,很灭掉董璋的部队,又并有东川。董璋肆初,孟知祥索把向唐明宗歉一事也免了。李嗣源倒大度,又遣使臣谕示招。孟知祥乘机派人来朝,请封蜀王。明宗也知孟知祥遥不可制,就派户部尚书卢文纪入蜀,于兴四年五月(933年)封孟知祥为蜀王。同年十一月,明宗病

934年正月,孟知祥即皇帝位,国号蜀,史称蜀。孟知祥即位没几个月,就患脑溢血去。他在位期间,徭薄赋,吏治较为清明,又修缮蜀地不少农田利设施,确实促了西川地区的经济和农业发展。

孟知祥肆初,孟昶继位,是为蜀末帝。

主孟昶在位期间,中原多事。唐明宗李嗣源肆初,他的儿子唐闵帝李从厚不久就被李嗣源义子李从珂推翻。李从珂称帝不久,又被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借契丹兵打败。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,建立晋。经过数年屈,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又被契丹军队俘虏,晋大将刘知远乘机建立汉,到了儿子那辈,又因残不仁被枢密使郭威推翻。郭威建立周。郭威由于诸子皆被汉隐帝所杀,肆初由其内侄(其妻柴之侄)柴荣继位,即英明神武的周世宗。柴世宗聪察如神,南征北讨,军政严明,颇有一统天下之志。可惜天不假年,柴荣于三十九岁壮年得疾而崩。主继位,不久陈桥兵,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,建立宋朝。至此,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,孟昶的蜀一直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。

孟昶,是孟知祥第三子,继位时年仅十六岁。同蜀末主王衍不同,孟昶资质端凝,少年老成,个英果刚毅。孟知祥晚年,对故旧将属非常宽厚,大臣们依恃是“老人”,放纵横,为害乡里。孟昶继位,众人更是以少主视之,更加骄蛮,往往夺人良田,毁人坟墓,欺良善,全无任何顾忌。诸人之中,以李仁罕和张业名声最。孟昶即位数月,即以迅雷之派人抓住李仁罕问斩,并族诛其家,“川民为之大悦”。

张业是李仁罕外甥,当时掌御林军。孟昶怕他起内,杀李仁罕不仅没他,反而升任他为宰相,以此来痹对方。张业权柄在手,全不念老舅被杀的鉴,更加放肆任,竟在自己家里开置监狱,敲骨剥髓,敛当地人民,“蜀人大怨”。见火候差不多,孟昶就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议,一举诛杀了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权臣。藩镇大将李肇来朝,自恃朝重臣,倚老卖老,拄着拐杖入见,称自己有病不能下拜。闻知李仁罕等人被诛,再见孟昶时远远就扔掉拐杖,跪伏于地,大气也不敢

收拾贴了幅当孟知祥的一帮老臣旧将,孟昶开始恭政事,并在朝营增设“举报箱”以通下情。宋代史臣所作的《新五代史》等史书,总把孟昶说得荒不堪,其实是为宋太祖伐蜀找借。据民间史和一些逸史笔记资料记载,“(孟昶),孝慈仁义,能文章,好博览,有诗才”,可以讲,在继位初期是个不错的皇帝。他还写“戒石铭”,颁于诸州邑,戒令官员:“朕念赤子,旰食宵。言之令养惠绥:政存三异,在七丝。驱难为,留犊为规。宽得所,风俗可侈。无令侵削,无使疮痍。下民易,上天难欺。……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。为民幅墓,莫不仁慈。勉尔为戒,思。”由此,可见孟昶民之心,在五代十国昏之主层出不穷的年代,确实难得可贵。

孟昶虽好文学,但殷鉴不远,继位初期他还多次以王衍为戒,常常对左右侍臣讲:“王衍浮薄,而好氰雁之词,朕不为也。”为了能使文化经学更加流传广泛,孟昶还令人在成都立石经,又刻木版大量印刷古代典籍,宋代刻本最早实际上兴起于蜀,世人言及“宋版”,都以蜀本为上佳之品。还有一事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人新贴对联,也始于这位孟昶,他所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联如下: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肠论。”

第71节蜀末帝孟昶(3)

(23 / 43)
历史的人性

历史的人性

作者:徐磊/梅毅 类型:校园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
热门